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
发表日期:2022-10-14
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,党的十八大以来,河北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全省交通、能源、水利、物流、科技信息、城市和农业农村等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,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。
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全面提升。2012年至2021年,十年来,河北持续扩大交通有效投资,完成投资9302.5亿元,基本建成通达全国的交通运输网络主骨架,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,实现了市市通高铁、县县通高速公路、村村通公路。
十年间,全省新增公路5万公里,总里程达到20.7万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新增3329公里,达到8084公里,居全国第4位;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达到2.02万公里。全省新增港口泊位112个,总数达到242个。截至2021年底,全省铁路总里程8033公里,居全国第2位,其中高铁1698公里,路网密度4.2公里/百平方公里,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。全省已投入运输机场6个,拥有通用机场19个。
能源基础设施体系安全可靠。十年来,能源基础设施快速发展,全省电网、油气管网等能源项目建设不断提速,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和能源储备调峰水平大幅提升,安全可靠、多元多向、开放协同的能源保障格局基本形成。
截至2021年底,全省电力装机容量11078万千瓦,其中水电182万千瓦,火电5424万千瓦。全省新能源并网装机总规模达5863万千瓦,其中风力发电2546万千瓦,光伏发电2921万千瓦,生物质发电210万千瓦。输电线路里程增速斐然,500千伏输电线路14757公里,1000千伏输电线路2692公里;张北±500千伏柔性直流工程、张北至雄安新区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顺利投运。天然气已建成投运长输管线147条,省内全长8877公里。
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显提高。十年来,水利系统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,全省累计投资2468亿元,较2011年增幅4.9倍,水利基础设施稳步完善。南水北调中线一期配套工程全部建成,受水区128座水厂全部实现水源切换,2014年以来累计调水160.7亿立方米,直接受益人口超过3000万。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成通水,2013年以来累计引黄调水70.85亿立方米。雄安新区防洪工程全面启动,承德双峰寺水库已建成蓄水。国家批复的124处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全部完工。
新型基础设施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。十年来,全省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突飞猛进,助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。从网络设施看,全省已建成光纤长度230万公里,5G基站5.2万个,实现“县县通5G、村村通宽带”。从算力设施看,全省在用大型以上数据中心42个,标准机柜数超过51万架,服务器规模超260万台。从融合设施看,以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活跃,催生出一系列新产品、新应用和新模式。从创新驱动看,全省建设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90家,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,技术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。
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合理、货畅其流。河北大力推进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建设,基本建成布局合理、技术先进、绿色平安、便捷高效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物流体系。十年间,全省社会物流总额从7.4万亿元增加到8.2万亿元,增长11.2%;物流业增加值从2253.1亿元增加到6197.8亿元,增长1.75倍。全省A级物流企业达到138家,10家仓储企业达到了国家星级仓储企业标准。唐山、秦皇岛、沧州、石家庄、保定、邯郸6市成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。
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日趋完善。十年来,河北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,在完善防洪排涝、公共卫生应急设施建设、城市水网绿色化循环、市政设施智能化改造等领域成效明显。石家庄地铁开通,实现全省地铁零突破。城市道路市政雨污分流改造累计完成4591公里,市政老旧管网改造7151公里,新增公共停车位51.7万个。全省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210座,形成污水处理能力1064万立方米/日,其中137座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高于一级A标准,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形成的根源。
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不断优化。十年来,河北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,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,建好“四好农村路”,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。截至2021年底,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862万亩,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3.7%。全省累计改造农村户厕631万座,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0%。累计建成垃圾焚烧发电设施63座,农村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到90%。全省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97.1%;县城3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率达到95.3%;拥有19个“四好农村路”全国示范县和112个“四好农村路”省级示范县。